明末皇太子 第223章 烦扰(15)(1/2)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崇祯年间大明国穷民困,天下财富掌握在官僚阶级和商人群体当中,崇祯就算到了国势倾颓到了无以复加的时候,也没有想过抄没利益群体的家产,还一心妄想官僚能够良心发现挽大明于水火,可谓迂腐到了极点。

当然崇祯担心的是受到整个官僚集团的强势反扑,动摇大明的江山社稷,可官员想得永远都是自家的利益,大明亡国之像已显,他们自然不会让整个家族为大明殉葬。

朱慈炯却没有这方面的顾忌,大明就要要亡也要拉着无数官员陪葬,好在李自成的追赃助饷失了利益集团之心,多尔衮入主北京根基不稳就颁布剃发令,引起天下人的逆反之心,相比起来朱慈炯杀几个官,抄上些许家产的手段简直温和至极,可以说崇祯年间大明的百姓对于朱家的统治已经很是不满,无数百姓想的就是推翻明室,取而代之的新朝能够革故鼎新与民休养生息,但是可惜李自成目光短浅政治幼稚,白白浪费了一统天下的巨大机遇,大明的百姓回过头来一看,比起李自成的残暴不仁,朱家皇帝还是不错的,所以朱慈炯即位大统,几乎没费什么力气就赢得了天下臣民的拥戴,何况朱慈炯做定王的时候仁义之名就誉满天下了。

但是抄家之举说到底就是竭泽而渔终非长远之计,改革了盐政和即将改革的矿政,都能为国库创造巨大的经济利益,但是朱慈炯废除苛捐杂税和徭役,别的不说就拿以后要让百姓修建工程就得花费海量的钱粮,以农为主时期还好点,可以后要想在保证粮食产量足以养活百姓的前提下大力工商业,加上开支更为庞大的军费支出,这些银子可就未必够用了。

所以朱慈炯现在考虑的就是捞银子俗称圈钱,还要让人心甘情愿的把银子掏出来。

大明联合人民银行确实是捞金机器,但却要建立在工商业蓬勃发展,培养出一大批资本家的前提之下,否则靠百姓那可怜的一些存兑业务,赚的银子恐怕只能应对日常消耗,但是朱慈炯之所以在工商业刚刚起步的时候就兴建银行,主要还是为了打击高利贷,以及因为高利贷而产生的土地兼并。

根据后世研究历代亡国之因,土地兼并是导致王朝灭亡的重要因素之一,开国之初因为战乱导致大面积土地荒芜,那个时候的百姓完全不用担心没有耕地,相反只要有足够的劳力,就有无尽的土地可以去开荒,比如清初时期的四川,一个省的人口几乎都被杀光了,要是移民去开荒,想要多少土地没有?

因此王朝新立的时候也是人口繁衍最快的时期,但是时间越久,随着人口的逐渐增多,人均可用耕地的面积就越来越少,新兴利益集团的诞生加上天灾不能及时处理,导致普通百姓只能走上借贷过日子的不归之路,高额的利息,普通百姓靠着微薄的土地收入如何能还的起,何况还要面对官府的肆意压榨,但如果不借贷百姓不要说去种地就是连自己一家子都养活不起,到了最后只能卖儿卖女卖田卖地卖老婆最终把自己随便也卖了,彻底陷入恶性循环。

失了田地就等于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根本,软弱一些的就卖身给地主官僚,不甘心的就揭竿而起,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烽烟四起的农民起义最终成为灭亡社稷的最大推手。

所以朱慈炯兴办银行就是为了让老百姓有个借贷的去处,从根子上消灭高利贷带来的恶劣影响,和北宋时期王安石颁行的青苗贷有点类似,不过青苗贷是国家政策,督办的是政府官员,想要真正利国利民首先得要建立在官员自身的良知上,但是可笑的是,官员本身就是最大的利益阶级,自己家族没准就是高利贷的获益群体,指望他们损害自身的利益去利国惠民,还不如指望老母猪去上树,更可笑的是贷款还有强迫性指标,官府没完成指标就是失职……于是真正想贷的百姓贷不到青苗银,只能接受高利贷,而不想贷的却被官府为指标逼着贷…-->>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