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一身便装,做贼一般进门的李老二,李诚心头腹诽:不务正业的家伙,说好的皇帝陛下日理万机呢?

“见过……”李诚说个开头,李世民就摆手:“莫要声张。”

李诚强忍去给魏征、马周、王圭等人报信的冲动,极为勉强的改口:“李掌柜!”

“嗯,这个称呼好。就是来打个招呼,先走一步,城外汇合。”说着转身走了。

李诚一阵无语,心头最后憋出一句话:当皇帝也不轻松啊。

大臣们对皇帝的最高要求,就是在宫里混吃等死,什么都不要管。这个模式有一个专属名词:垂拱而治!实际上这是个理想模式,没有实现的可能。

即便是在宋朝,文臣气焰达到最巅峰的时候,也没有真正愿意上的垂拱而治。宋仁宗都不会彻底放权,何况他人呢?

李世民经历充沛,喜欢往城外跑,因为这个没少大臣谏言。各种阻拦,在大臣们看来,皇帝就该安心呆在皇宫里,乱跑是不对的。

理论上来说,这个观点是正确的。毕竟这个时代的医学太落后了,社会治安也不像史书里吹嘘的那样,什么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皇帝作为一个国家的最高权利的象征,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是最重要的人物,其个人安危关系帝国存亡,不能出任何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呆在皇宫里是最安全的。李世民是个很有主见的皇帝,不愿意受约束是人的天性。越来越强势的李世民,现在已经很少有大臣能约束他的。即便如此,李世民也怕在家养病的魏征和马周罗嗦,早早出宫,偷偷溜出来,就是想好好

玩一天的。

出来玩要是带着数百上千人,那还玩个什么劲?人带的多了,还有个问题,就是大臣知道了,又要骂他是个扰民的昏君。

这个时代的诤臣,可不是后来明朝那些骗廷杖的文人,他们是真的会跟皇帝死尅的。比如孙伏伽,魏征、马周之流。他们是有自己的追求和抱负的,为了理想是能玩命的。

当然了,他们的理想跟利益不冲突就是了。出于安全考虑,大臣不喜欢皇帝出门溜达,可以理解。但是在李诚看来,在安保工作到位的前提下,皇帝完全可以出来做个秀啥的,而不是每天躲在宫里。说道危险,现代社会的国家领导人,不照样出来

四处走动么?

难道说,弓箭的威力和射程能比枪支弹药厉害?

人总是宅着,时间长了肯定要出毛病的。

李诚并不反对皇帝出门溜达,只是不喜欢皇帝找上自己。

李世民却不管那么多,带着十几个随从直奔城门,出城时都不带减速的,把守门的士卒都吓一跳。私下骂了好几句难听的。

李诚倒是没那么夸张,不紧不慢的出城,守门的士卒认识李诚,作为长安本土的明星人物,长安父老可谓与有荣焉。

“自成先生走好!”士卒问好的时候,一串钱丢在怀里,还有钱谷子的一句话:“拿去喝酒!”好吧,这是惯例了,或者说是习惯了。

这个习惯的养成,源自李诚缺乏安全感,总想着哪天在长安呆不下去了,就带着老婆孩子跑路。所以呢,城门这里的关系一定要搞好,只要是他出城或者进城,丢一串钱必然。

城外汇合之后,一行人才缓缓的往李庄而去。这下不用赶路了,城外大路上,也没人轻易来招惹这个队伍。李世民招呼李诚上前来,并行而骑。

“去年底,虞世南走了。又一个老臣去了,朕心感伤!生个月,魏征卧床不起,朕还不能去看。唉,登基之初,内忧外患,筚路蓝缕才有今日盛世,老臣们却看不到了。”

李世民忍不住一阵感慨的时候,李诚却在心里琢磨,这大概就是凌-->>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