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诚摸了摸下巴,这年月别人都留胡子,就李诚刮的干净。有主意了,起身拍拍屁股,走到隔壁的院子门口。

钱谷子抱着一个娃娃,正在槐树下逗孩子玩呢,这货居然也当爹了。看见李诚,钱谷子立刻招呼一声,叫婆姨出来接孩子。这婆姨见了李诚,很是惶恐,当年的事情应该没忘记。

“谷子,辛苦一趟,去宫城送信给陛下,奏折是陛下要的,我才写好。”

安排钱谷子办好事情,李诚背着手到后院,院墙上的门就是个摆设,随风摇曳,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李诚迈过门去,沿着绿树成荫的小道,不紧不慢的往里走。这个武顺,死活都不肯搬到李家来住,倒是把后院变成李家的部分。

看见李诚出现,丫鬟眼睛眯成了缝,刻意的喊一声:“郎君来了?”这种在院子里看门的粗使丫鬟,自然是没啥机会近身的。难得有这种机会,总是要展现一下自己的风情。

无奈李诚眼皮都不夹她一下,点点头就往里头去。武顺的贴身丫鬟小娅站门口打着珠帘,笑道:“郎君怎生这时候来了?”这就等于是崔芊芊身边的莺儿,李诚和武顺办事时,站一边看直播,随时等着要帮忙的。

李诚只要愿意,随时都可以办了她,不过很明显李诚暂时没这个想法。不是以为颜值,而是因为得看着武顺的面子。再说了,女人多了烦神,没有女人伤纸。

武顺捧着一个小本子出来,看见李诚自然是眉开眼笑的,一举一动风情万种。这女人,天生的狐媚子,性子又是逆来顺受的,李诚自然是怎么都爱不够。

“在看什么?”李诚笑着上前,接过丫鬟端来的毛巾,擦了擦脸。武顺过来挨着他:“都是郎君给二娘准备的课本,妾身无聊便跟着学一学。妾身算是看明白了,在李家这后院,学点防身的本事没错。”

李诚知道她话里有话,坐在椅子上,也不避着下人,抱着放在腿上,脸贴着脸一阵亲昵后才笑道:“你是见三娘受重用,心里不平衡吧?不是小看顺娘,有的事情顺娘做不来的。顺娘还是安心的在后院呆着,抓紧给我生个娃娃要紧。”

武顺也就是泛酸,听到这话身子就软了,也不管这是白日当头,身子如蛇一般的扭了几下。小娅已经习惯了这一幕,立刻看了一眼站着的两个丫鬟,这俩赶紧出去,帘子放下后,李诚横抱武顺进里头,小娅赶紧跟上。

天气热,火气大,很难控制自己。李诚表示不是自己的错,都怪这秋老虎。

李世民这边刚散朝,一头的汗水回到甘露殿,宫女上前伺候更衣,换了轻便的衣服,擦拭一番,人没那么热了,这才坐在椅子上,看着面前的奏折。

吐蕃和亲的事情定下了,工匠是不可能的,李诚只要活着,就不会有一个工匠从官方渠道进去吐蕃。这竖子发疯起来,李世民都有点担心。尽管不是很理解李诚的心思,李世民还是认为他说的有道理。

很多道理在史书上都有记载,汉朝的时候,匈奴人一开始用的啥武器?箭头都是骨头磨出来的,后来才有的青铜箭头。这都是汉人的工匠带去的技术。技术这个东西,体现在军事上,就是对战时的效果了。

唐军的战斗力,很大程度上是体现在装备优势,这一点李世民非常清楚。

对待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中原王朝一直以来都没有太好的办法。原因无他,消耗太大。即便是汉朝在西域屯垦了,最终也没能坚持下来。这就是农耕文明的缺点所在了,没有可以耕作的土地,就很难在当地立足。

高昌一战后,留下一支军马。高昌那个地方,其实是可以种小麦的,但是产量不高。因为耕地不多,自然就给驻军带来更大的压力,还有就是驻军的装备,也是一个问题。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朝廷-->>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