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出放弃四个师团的决定,那个责任太大了!

不等大隈重信表态,加藤外相再次发言,“难道陆军就是在不明敌人力量的情况下打仗的?难道陆军就是这样对天皇负责的?三倍于我军?就算我们增兵三个师团,难道中国人不会继续增兵吗?”

这个诘难很刁钻,算是打到了陆军的要害。当初就有人提出华军兵力装备等问题,但陆军信誓旦旦地说,曾经击败过俄国的陆军是何等的勇武,一个日本兵足以打五个中国兵!现在怎么就忘记了当初的夸口?

“不要纠缠旧事了,”大隈重信预感到自己的政治生涯因山东之败已经完结,“关键是不能丢掉四个师团!我们现在可以动员几个师团?”

这就不只是兵员问题了,更涉及钱和武器,当即有人回答首相的问题,“就现有库存,最多再动员一个师团上去!”

军队是人类组织中最为复杂的团体,人的因素之外,武器、服装、装具、马匹、粮草都是必须考虑的,而且要考虑到后续的接济。尤其是在境外作战。自日俄战争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包袱后,**年来日本一直过着紧缩财政的日子,军工厂开工不足,能力萎缩,供应四个师团出征就基本吃光了库存,即使再动员一个师团也困难重重了,陆军省的人再无能,也知道些国情。

国家由和平时期转入战争需要时间,需要周密的组织安排。别说国家没钱,即使财政富裕,要将钢铁、火炸药、木材转为士兵可以使用的武器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那就动员一个师团!”大隈重信做了决断。

奏报天皇是必须的,在继续增援避免出现派遣军全军覆没之事上是没有回旋余地的。

于是。派出了第11师团增援山东……但继续动员却做不到了。

参谋本部做了兵棋推演,认为增援上去的11师团并不能挽救派遣军的危局,甚至连被合围于高密的第3师团也救不出来,更别说是第18和第6师团了。冷静下来的参谋本部担心中国会在南满动手,计算兵力对比,南满只有第5和第12两个师团,但华军兵力却高达四个师!日俄战争唯一的收获就是获得了一个港口和一条铁路,如果丢掉旅顺和南满铁路,就真的将日本打回原形了!

从目中无人到畏敌如虎,日本陆军在一个月不到的时间里来了个大转弯。

似乎是要证明参谋本部的判断。在日本援军登陆的那天。华军对最弱的一股日军动手了,不到两天时间,18师团部及23旅团全军玉碎,神尾光臣中将自尽殉国。华军一下子解放出来大批的兵力。逼得救援师团主力的24旅团转身而逃。丢盔弃甲一路败退龙口。在第一舰队的舰炮火力支援下勉强站住了脚。第6师团算是被抛弃了。

而被寄予无限希望的第11师团登陆之日就遭受了当头一棒,大批华军飞机猛烈轰炸了滩头登陆点,导致了缺乏防空经验的第11师团先头部队43联队伤亡惨重。至少有三百伤兵直接被送回了军舰,第11师团尚未接敌就让人家将士气打到了冰点。而同日,华军对高密包围圈展开了猛烈的进攻,第3师团的求援电报雪片般飞到派遣军司令部,寺内正毅一筹莫展。东面是严密布防的华军第1师和第6师,在第11师团到达之前,遭到严重损失战力下降至少一半的第9师团完全是取守势的,哪里能救得了第3师团!

后续部队受资金和装备的困扰难以为继,前方又打成这个样子,剩下的只能是求和了!尽管参谋本部和陆军省的一帮中级军官还在大叫大嚷扩大动员加速军工生产,甚至威胁谁敢投降或者求和就要诛国贼清君侧,但陆军的高级将领都认为山东攻略算是彻底失败了。现在要做的就是将第6和第3师团救出来了,无论用什么办法,决不能再出现18师团的悲剧了。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