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众多,可是真正的自由劳动力却不多,像魏麒麟开办的那些工场,大部分的工人,都是来自于流民。这些流民的粮食又是从哪来?那可是要从其他地方收购啊。

魏麒麟为什么不能进行更大范围的发展?就是因为限于这些原因。就算其他地方有粮食收购,也不可能收购太多,一旦收购太多的话,对于其他地方的人等于是一种资源的掠夺,总产值不能超过民众所需,早晚是要出问题的。

因此魏麒麟才将提高粮食产量的方法,寄托在了杂交水稻之上。

或许有人会想,虽然杂交水稻存在着可行性和伦理道德的阻碍,但为什么不引进稻种呢?

其实不是引不引进稻种的问题,早在宋朝的时候已经从中南半岛等地引进了先进的稻种,可是这些先进的稻种到了华夏之后,并没有像想象中的那样产量之高。究其原因,在于大明当地的自然环境。

因此要想从根子上提高大明的粮食产量,就只能研究新的适合大明的粮食种类。

如果依靠自然的选择办法,那起码得一两百年,而通过人工杂交优势培植的话,就只需要短短的四五年可得到大量的好种子。虽然前期需要巨大投入,但是眼光放长远一些,这四五年的时间以及人力物力,肯定是有人愿意去做的。

这个人就是魏麒麟。

“不管怎么样,这件事情一定要尽快的落实起来。最简单的杂交方法我已经教给大家了,所以希望各位能够尽快地招集好人才,大明粮食实验室我就暂时决定建立在农学院之内,就由徐大人你来负责了。另外,徐大人,我之前请您去寻找一名叫做宋应星之人,不知道是否寻访到。”魏麒麟看着徐光启。

徐光启点了点头:“此人正在农学院之中任职助教,只不过他的农学知识并没有您所说的那样丰富呀。很多都非常零散,似乎他还想要参加科举呢。”

魏麒麟摆摆手笑道:“您放心吧,他考不上的。暂时就让他先在农学院呆着,等他再参加一两次科举,死心了,自然就知道自己适合什么了。”

看到魏麒麟这样一说,徐光启一阵尴尬。

“宋应星在农学方面是个人才,他所具备的思维,也是现在大明非常稀少的,希望徐大人能够不时地提点他一下。这个家伙可是个好苗子,年纪虽然大了,但是却不失为一个可造之材,不过他的脾气有些臭,希望徐大人能够多多包涵啊:”

魏麒麟弓着手,认真地对徐光启说道。

只是徐光启听完魏麒麟这样一说,整个人却惊讶地瞪大了眼睛,不敢置信的说道:“魏帅,你乃神人啊!”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