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七片,红枣一枚,煎至一盅,不拘时服。

吴茱萸汤(《良方》)治冒暑伏热,腹痛作泻或痢,并饮水过度,霍乱吐泻,其证始因饮冷,或冒寒,或忍饥,或大怒,或乘舟车,伤动胃气,令人上吐下泻并行,头旋眼晕,手脚转筋,四肢逆冷,用药迟慢,须臾不救。

吴茱萸木瓜食盐(各半两)上同炒令焦,先用瓷瓶盛水三升,煮令百沸,入药煎至二升以下,倾一盏,冷热随病患服之。卒无前药,用枯白矾为末,每服一大钱,沸汤调服。更无前药,用盐一撮,醋一盏,同煎至八分,温服。或盐梅咸酸等物皆可服。

通脉四逆汤(见泄泻。)五苓散(见消瘅。)四逆汤(见厥。)平胃散(见中食。)建中汤(见伤寒吐。)建中加木瓜柴胡汤平胃散加木瓜亦可。

桂枝(二两半)芍药(二两)甘草(一两)胶饧(半升)生姜(一两半)大枣(六枚)木瓜柴胡(各五钱)每服一两,水三盏,煎一盏半,去渣,下胶饧两匙服。

四君子加白芍药高良姜汤四君子汤(各一两)白芍药良姜(各五钱)同前法煎服。

四君子加姜附浓朴汤四君子汤(各一两)生姜附子(炮)浓朴(姜制。各三钱)同前法煎服。

建中加附子当归汤桂枝(一两)芍药(二两)甘草(半两)胶饧(半升)附子(炮)当归(各三钱)生姜(一两半)大枣(六枚)同前法煎。

藿香正气散(见中风。)来复丹(见中暑。)神保丸(见伤饮食。)养正丹(见气。)四顺汤即理中汤倍加甘草。十补散即十全大补汤。

木瓜汤(《直指》)治吐泻不已,转筋扰闷。

酸木瓜(一两)茴香(二钱半,微炒)吴茱萸(半两,汤洗七次)甘草(炙,二钱)上锉散,每四钱,姜五片,紫苏十叶,空腹急煎服。

止渴汤(《良方》)人参(去芦)麦门冬(去心)茯苓(去皮)桔梗栝蒌根葛根泽泻甘草(炙。各五钱)上为细末,每服二钱,不拘时,蜜汤调下。

增损缩脾饮(《宝鉴》)草果乌梅甘草砂仁(各四两)干葛(二两)每服五钱,生姜五片同煎以水浸极冷,旋旋服之,无时。

茯苓泽泻汤(《三因》)茯苓(八两)泽泻(四两)甘草(炙)桂心(各二两)白术(三两)每服四钱,生姜三片同煎,食前服。一方,有小麦五两。

麦门冬汤(《良方》)麦门冬(去心)白茯苓(去皮)半夏(汤泡七次)橘皮白术(各一钱半)人参小麦甘草(炙,各一钱)水二盅,生姜五片,乌梅少许,同煎至一盅,不拘时服。

白术散(《良方》)治伤寒杂病一切吐泻烦渴,霍乱虚损气弱,保养衰老,及治酒积呕哕。

白术茯苓(去皮)人参藿香(各半两)葛根(一两)木香(二钱半)甘草(炙,一两半)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白汤调下。如烦渴,加滑石二两,甚者加姜汁,续续饮之,无时。

乌梅散(《良方》)乌梅肉(微炒)黄连(去须,微炒)当归(微炒)附子(炮裂,去皮脐)熟艾(以上各七钱半)阿胶(捣碎,炒令燥)肉豆蔻(去壳)赤石脂(以上各一两)甘草(炙,半两)上为细末,不拘时,粥饮调下二钱。

黄连丸(《良方》)黄连(去须,微炒)黄柏(微炒)浓朴(去皮,生姜汁涂炙令香,以上各七钱半)当归(微炒)干姜(炮裂)木香(不见火)地榆(以上各半两)阿胶(捣碎,炒黄燥,一两)上为末,炼蜜和捣二三百杵,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不拘时,粥饮送下。

止血汤(《良方》)治霍乱下焦虚寒,或便利后见血。

当归(焙)桂心(去粗皮)续断(各三两)生地黄(焙)干姜(炮制。各四两)阿胶(炙令燥)蒲黄甘草(炙。各-->>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