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进行了“故乡燕子数量总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该地区燕子的数量首次锐减到1万只以下。

五十年前开始调查时,该地方还有燕子三万多只。

这么算的话,这五十年中,燕子的数量已经减少了约四分之三。

燕子现在已经不常见,数量的减少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这方面的情况全国大致一样。

为什么它们这么快地减少?

有人说,现在农药使用得多,燕子吃了有农药的昆虫,都被毒死了。

这种说法并不靠谱,因为燕子主要吃会飞行的昆虫,它们都是在飞行过程中捕捉食物吃的。

而昆虫一旦农药中毒,就不会再飞行,所以燕子数量的减少,受这方面的影响很小。

燕子数量的减少,最主要的原因是人类居住条件的改变。

燕子是用泥巴筑巢的,这样的筑巢方式,在所有鸟类中可以说是独树一帜。

但是泥巴筑巢的鸟窝特性,也使得燕子的鸟窝必须位于不能经受风吹雨打的地方,它的窝必须搭建在有东西能遮风挡雨的位置上。

如果搭建在野外树木上,一场雨就能全部给冲掉。

人类的房屋下,无疑是燕子的最佳筑巢之处。

以前的燕子基本都是在人类房子的屋檐下筑巢的,位于房梁、檩条和椽子上。

这样的地方,不会遭受雨淋,燕子窝可以长久存在,而且在这样的位子还可以防备猫、蛇、黄鼠狼、老鼠等捕捉燕子或者吃它的鸟蛋,非常理想的筑巢之处。

但是随着人们居住条件的改变,如今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的房屋,封闭都很严实,燕子很难再飞到屋里筑巢。

想跟人类同住,燕子只能在房屋外面的过道、走廊等地方筑巢,但这些地方的墙面通常又都比较滑溜,燕子叼的泥巴很难沾到上面,给燕子垒窝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有时候燕子在墙面上粘泥垒窝,眼看快垒成时,啪嗒一下就掉半个窝,再垒的话又得花不少时间,这样就很容易耽误燕子育雏的时间。

现在的人,不迷信了,伴随而来的是对燕子的不友好。

燕子筑巢不但会弄一些泥巴在房屋上,它们拉的屎也很容易弄到地上,很多人都不喜欢燕子的这些行为,弄脏了居住环境,因此也就不愿意让燕子在家里居住了。

于是,当燕子筑巢的时候,有些人家常常把它们的窝打掉,以致现在的燕子很难再像以前那样跟着人类一起生活。

而如果找不到能够垒窝的地方,燕子就没法正常进行育雏,数量肯定会不断减少。

还有一点,大概就现在的水域污染比较严重,燕子筑巢时需要在水域岸边衔泥巴,有些水域中污染得鱼类都难以生存,燕子衔泥巴时容易被毒死或者致病。

这种情况也会导致燕子数量减少,不过相对于筑巢难的问题,这种情况影响较小。

古人有多喜欢燕子?

从诗歌里就可以看得出来,早在五代十国,冯延巳就著有《长命女·春日宴》: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陈三愿: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常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

宋代的宴殊也著有《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可以说,跟人类关系最好的鸟儿,当属燕子。

其它鸟儿,就没那么幸运了。

杨帆小时候就曾当过恶人,在后山掏过不少鸟窝。

他记得有一种鸟喜欢在茂密的枝条下筑巢,原材料全是草,一根根编织成一个半封闭式的巢,只在上面留一个小口,巢身与-->>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