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要目标。

朝野上下的世家官员本就对钟太傅推行丈田令,触动了他们的利益而颇多不满,经此一事更是齐心协力寻找各种机会弹劾钟太傅。

隆德十七年秋,三十多名寒门出身的学子正在麓安书院学习功课之时,直讲就朝政出了一道考题给众学生。

彼时正值朝中世家官员与寒门清流矛盾冲突的制高点,这样一道偏激的考题必然会惹来非议。

果不其然,当时麓安书院的一位学生就此洋洋洒洒地写下了数千字的文章,将朝中以言阁老为首的同钟太傅意见相左的世家官员骂了个狗血淋头。

这篇饱含激情的文章更是流传开外,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四方文人学子争相议论,跟风抨击世家官员的文章也越来越多。

直到舆论发酵,世家官员联合上奏,控诉钟太傅以权谋私,带出的儒生传播谣言诽谤朝廷。

隆德帝被他们吵得心烦意乱,遂将事宜交给司礼监来全权处理,锦衣卫从中协助。

当时的福安位高权重,在司礼监一手遮天如同内相。

他早就对钟太傅屡次上奏整治阉党一事而不满,如今寻到了能报复的好机会,他又怎会轻易放过。

隆德帝的口谕一经传下来,福安便带着司礼监众人找到了当时的锦衣卫指挥使徐政,以锦衣卫诏谕第三则,身为锦衣卫不可违背圣意,逼迫徐政以谋逆之罪将麓安书院全部学生抓入诏狱审问。

徐政深知其中另有隐情,显得有些犹豫,执意要面圣才肯做决定。

福安气定神闲地上前道:“徐大人,身为锦衣卫王法就是陛下之法,若是不执行陛下的旨意那还做什么锦衣卫,何况陛下钦点徐大人您去做这件事,这是多大的恩遇啊,抗旨不尊?奴婢伺候陛下这么多年还没遇见过这样的事,徐大人您效忠陛下多年,总不会连这点道理都不明白吧?”

徐政没了办法,只能先行将麓安书院的学生关入诏狱。

他为人谨慎,知道此事疑点重重,在学生被关入诏狱期间多次叮嘱手下人好生照料,未曾想祸事还是发生了。

钟太傅得知消息后,携百官前来面圣,却被司礼监众人拦在了宫门前。

被逼无奈之下,钟太傅连同一众大臣在会极门前长跪不起,企图以此换的君王的回心转意。

一连跪了一整日,紧闭的宫门方才打开。

福安以皇帝午睡不得打扰为由,命令锦衣卫将一众大臣驱逐出去。从始至终没让他们有能面见皇帝,以诉冤屈的机会。

钟太傅心灰意冷,眼见此路不通不愿在让其余官员陪他一同受罪,便将身边众朝臣劝走,独自一人踏上回麓安书院的路。

没有人知道那一晚,这位为国操劳半生的老者内心经过了怎样的挣扎,对这腐朽的朝堂积攒了多少失望。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