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英即刻回京述职,实则是想借机解除她的兵权。

穆桂英接到旨意后,心中又气又急,她深知此时边境的安稳来之不易,一旦兵力削减,敌军必然会再次来犯,边境百姓又将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她决定再次进京面圣,向太子说明情况。临行前,将士们都劝她不要去,担心她会遭遇不测,可穆桂英却坚定地说:“我若不去,边境的兄弟们就都白受苦了,我一定要去把道理讲清楚,哪怕拼上这条性命,也不能让边境的安稳毁于一旦。”

到了京城后,穆桂英求见太子,可那奸臣却从中作梗,不让她见到太子。穆桂英在宫门外等了数日,心急如焚,终于有一天,一位忠臣看不下去了,偷偷帮她通传了消息,太子这才召见了她。

在大殿之上,穆桂英言辞恳切地说:“太子殿下,边境如今虽暂无战事,但敌军一直对我大宋虎视眈眈,若此时削减兵力,撤掉我的兵权,那无异于自毁长城啊,还望殿下收回成命,以保边境安稳,保大宋百姓安宁呀。”

那奸臣却在一旁说道:“穆将军,你莫要狡辩了,你在边境手握重兵多年,谁知道你心里打着什么主意,如今陛下病重,太子殿下为了朝廷安稳,自然要收回兵权,以防万一。”

穆桂英怒视着那奸臣,说道:“大人,我穆桂英一心为国,在边境多年,哪次不是冲锋在前,浴血奋战,只为保家卫国,你这般污蔑我,良心何在?殿下,您可千万不能听信谗言啊,边境的局势您若不清楚,可派人去仔细查探一番,再做定夺也不迟呀。”

太子听了双方的话,面露犹豫之色,说道:“穆将军,此事朕会再斟酌斟酌,你先退下吧,在京城暂且住下,等候旨意。”

穆桂英无奈,只得退下。她知道,要想改变太子的想法,还得继续想办法。于是,她在京城四处奔走,拜访那些正直的大臣,向他们诉说边境的真实情况,希望他们能一起向太子进言。

在众多忠臣的努力下,太子终于派人去边境查探了一番,得知穆桂英所言属实,边境的安稳确实离不开宋军的守护,也明白了那些奸臣的险恶用心。

太子赶忙召见穆桂英,愧疚地说:“穆将军,是朕听信了谗言,差点犯下大错,朕即刻下旨恢复边境的兵力,你依旧掌管兵权,继续守护边境,还望将军不要怪罪朕呀。”

穆桂英赶忙跪地谢恩道:“殿下能明察秋毫,实乃大宋之福,臣怎会怪罪,臣定当竭尽所能,保卫家国,不负殿下所托。”

解决了兵权之事后,穆桂英便马不停蹄地赶回了边境。将士们得知消息后,都欢呼雀跃起来,对穆桂英更是钦佩有加。

而边境的敌军听闻朝廷恢复了边境兵力,且依旧由穆桂英掌管兵权,也打消了再次进犯的念头,边境又迎来了一段相对和平的时期。

在这段和平时期里,穆桂英除了继续训练将士,还在边境大力推广文化教育。她请来了一些教书先生,在边境的城镇里开办学堂,让百姓家的孩子们都能有书可读。

有一天,穆桂英去学堂视察,看到孩子们在教室里认真读书的模样,心中满是欣慰。一位教书先生对穆桂英说:“穆将军,您此举真是造福一方啊,这些孩子们有了知识,将来就能更好地建设咱们的家园,报效国家了。”

穆桂英笑着说:“先生过奖了,我只是希望边境的孩子们能有个好的未来,让咱们大宋越来越强盛罢了。”

就这样,穆桂英在边境的日子过得充实而有意义,她的名字不仅成为了边境百姓心中的守护神,也在整个大宋传颂着,激励着无数人为了家国大义,为了和平安宁,不断努力奋斗,续写着属于那个时代的辉煌篇章。

日子在穆桂英的守护-->>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