焕然一新。

就在一切准备就绪,即将奔赴边关之时,朝廷里却传出了一些流言蜚语。有人暗中向皇帝进谗言说杨宗保太过年轻,虽赢得了比武夺帅印,但未必能担得起元帅的重任,而且杨家如今在军中势力渐大,恐有不臣之心。

皇帝听闻这些话后,心中也不免有些疑虑,便再次召集大臣们商议此事。

朝堂上,一位奸臣出列,阴阳怪气地说道:“陛下,那杨宗保毕竟年轻,这元帅之位关乎重大,万一他到了边关,因经验不足而误了大事,那可如何是好啊?况且杨家向来抱团,如今又掌控了军权,不得不防啊。”

一些正直的大臣听了,纷纷反驳道:“陛下,杨宗保武艺高强,又有勇有谋,在比武大会上脱颖而出,那是众目睽睽之下凭本事赢得的帅印,而且杨家一门忠烈,多年来为我大宋出生入死,怎会有不臣之心,切莫听信这些谗言啊。”

皇帝听了两边的话,心中犹豫不决,说道:“此事朕还需再斟酌斟酌,杨宗保暂且留在京城,待朕考虑清楚再做定夺。”

消息传到杨府,杨家众人都气愤不已,杨宗保更是又急又气,说道:“这分明是有人嫉妒,故意在陛下面前抹黑咱们杨家,我得进宫面圣,向陛下解释清楚。”

穆桂英赶忙拉住他,说道:“宗保,你先别急,此时你进宫,怕是会让陛下觉得你心虚,反而不好,咱们得想个办法,证明你的能力,让那些流言不攻自破才行。”

佘太君也说道:“桂英说得对,咱们杨家行得正坐得端,不怕这些小人的污蔑,咱们得沉住气,宗保,你可以先写一份详细的边防计划书,呈给陛下,让陛下看到你对镇守边关的用心和谋划,也好打消他的疑虑。”

杨宗保听了,觉得有理,便静下心来,和穆桂英、杨家将们一起商讨,花了几日时间,写了一份详尽的边防计划书,里面详细阐述了如何加强边防建设、应对敌军的各种策略以及军队的管理等内容。

计划书呈上去后,皇帝看了,心中对杨宗保的印象稍有改观,可还是有些犹豫,毕竟这关乎着大宋的边疆安危,不敢轻易做决定。

就在这时,边境传来急报,敌军得知大宋元帅更替,又开始蠢蠢欲动,集结兵力,侵扰边境百姓,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边境守将请求朝廷速速派援军前往。

皇帝这下犯了难,若不派杨宗保去,一时间也找不到更合适的人选,可派他去,又怕真如那些流言所说,会出什么差错。

杨宗保得知边境的情况后,再次进宫求见皇帝,他跪在大殿上,恳切地说道:“陛下,如今边境军情紧急,百姓受苦,臣恳请陛下让臣即刻带兵前往,臣愿立下军令状,若不能击退敌军,保我大宋边疆安稳,臣愿以死谢罪,请陛下相信臣的忠心和能力啊!”

皇帝看着杨宗保,见他一脸坚定,又想起杨家多年来的功绩,终于下定决心,说道:“好,杨宗保,朕便信你这一回,朕封你为元帅,即刻带兵前往边境,击退敌军,若你真能立下战功,朕定重重有赏,若有差池,军法处置!”

杨宗保大喜过望,赶忙磕头谢恩道:“多谢陛下信任,臣定当不辱使命,凯旋而归!”

领了旨意后,杨宗保和穆桂英便马不停蹄地赶回军中,召集将士们,准备出征。

杨宗保站在军前,高声说道:“将士们,如今边境百姓正遭受敌军的侵扰,咱们身为大宋的军人,怎能坐视不管,今日,咱们便奔赴前线,与敌军决一死战,一定要把他们打得落花流水,守护好咱们的家国,大家有没有信心!”

“有!”将士们齐声高呼,那声音震天动地,气势磅礴。

随后,大军便浩浩荡荡地朝着边境开-->>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