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店开张她本人不过去,出了事情也没有人能担起来。余氏有些不乐意叶嘉走,难得儿子回来养伤,儿媳又要出远门。这小夫妻俩这般时时分离,长久以往定然会影响感情的。不过余氏也知晓这生意十分赶急,香胰子那边才损失了一条路子,梨花膏自然得补上。

犹豫了片刻,余氏开口道:“嘉娘啊,这回你去,得多少日啊?”

“至少得一二十日吧。”叶嘉记得周憬琛说给她找好了掌柜和伙计,她去坐镇个半个月,看情况稳定下来就能回来了,“相公说给铺子安排了人手。”

一二十日说长也不算长,说短也不算短。余氏琢磨了老半天,心道不然叫儿子跟儿媳一道过去算了。反正儿子那样子也去不了驻地,在哪儿养伤不是养?

押送货物这件事自然还是找的阿玖,阿玖出去跑生意还未归,但他手下是留了人在这边的。

叶嘉安排了人先行,先把这些货运去轮台。后头她人晚个几日再过去。在过去之前,想把营销给做好。早在买下老大夫的药方之后,叶嘉就已经想好了做噱头的方式。

她采用的是后世泰国广告的方式给这个梨花膏编了一个狗血又酸爽的故事。大致类似于一个为后院打理庶务忙得年纪轻轻便早早黄脸,夫婿移情别恋,沉溺于年轻女子的温柔乡。而后黄脸正妻发愤图强,振作起来收拾自己,各方搜罗古方来保养自身。通过重重困难搜罗到梨花膏的药方,借此重新焕发美貌,以至于与挽回夫婿的心,与夫婿又破镜重圆的故事。

虽说这个故事有些狗血和无脑,但也算符合时下女子爱美的心境。故事之中,叶嘉多次点名“梨花膏”。跟后世广告模式差不多,将产品融入到故事之中,营造一种取信于人的氛围。

叶嘉这边还没到轮台,遥控了阿玖的人买通了各大酒楼的说书人,绘声绘色地说起这个故事。

当下的说书人也有自己的方式,在叶嘉提供的故事梗概上还加上了许多润色。毕竟拿钱办事,他们不同程度上着重强调了梨花膏的好用和实惠。这个故事和梨花膏就已经在轮台传出了名声。她原以为至少得十天半个月才见效果,结果还是低估了时下女性故事的匮乏。

故事一经传播,很快就传遍了城内。

这种在后世人看来老掉牙的狗血梗,但在男权当道的封建社会,意外地戳中了不少女子的心理。

铺子还未开之前,已经有不少人打听晴雪轩何日开张,这梨花膏又何时有货。等叶嘉的商铺正式开卖,梨花膏一炮而红。

第93章

当一件商品被套上了特定的故事背景和相应的标签,制造的共鸣能够戳中消费者的心思,则会创造出远超商品本身的购买力。叶嘉虽说并非广告营销专业出身,但道理是共通的。尤其是轮台有好些富贵人家,后宅女子不缺钱。一千瓶的梨花膏不出半个月便被售空。

叶嘉本人甚至都没有去到轮台,商铺那边便已经给出及时的回馈:商品已售空。

这样的结果别说余氏,就是叶嘉都有些咋舌。

这一批货叶嘉的定价可不低,一瓶梨花膏三两银子。但轮台那边的购买力与东乡镇是一个天一个地,十来日便抢空,后头没有买着的人多次来店铺询问。轮台那边的掌柜的被催得急,特意关店了两日跑来了东乡镇。将具体情况告知了叶嘉以后,询问有没有办法尽快补货。

梨花膏这等东西制作耗费的人工时长其实跟香胰子差不多,比较麻烦的是药材需要提前采购。有些药材并非是应季的,若是被卖空了怕是不好凑齐。

“最快也需要半个月。”余氏制作梨花膏之前就特意去查过,各个药材的来路也弄得很清楚,“不过店铺也不能就这么-->>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