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入宫,离宫时,德妃给了她一笔银票。今日,那笔银票就捐去了慈幼院。乌雅家也一直在坚持施粥,去年他家的佃农,租佃免了五成。”康熙道。

“今日早上,御史以京城治安为由,让朕遣京中饥民回原籍。他们若是有德妃和乌雅家的善心,朕何至于气急。”康熙想起此事,仍怒火熊熊,气的直拍桌子。

一群吃着民脂民膏,受百姓供养,却不知感恩的庸碌蛀虫。

当什么百姓的父母官,全该革掉头上的乌纱帽。

太皇太后神情也严肃起来:“如今还不到麦熟之时,饥民遣回原籍,如何生存?”

“他们自己自己吃的膀大腰圆,哪里去管百姓的生死。只知弄些表面的歌舞升平来糊弄朕。”康熙冷声道:“朕决意再延长施粥两月,供给京城的饥民。”

“国库的银钱够不够。若是拮据,哀家和后宫嫔妃们节省些。无论如何,要保证百姓有一口饭吃。前年德妃和宜嫔、博尔济吉特庶妃领头的腊八节施粥,让汉人百姓们对皇家观感好了许多。听说白莲教想借机闹事,都没怂恿成功。”太皇太后道。

康熙神色缓和了些:“是的。博尔济吉特庶妃捐的银钱最多,占了一大半。她这两年性情稳重许多,朕想着下回后宫大封时,给她的位份升一升。”

博尔济吉特庶妃如今享的是嫔待遇,升一升,那就是妃了。

太皇太后手颤了颤,她道:“皇上不必顾及哀家的想法。大清是皇上的大清。”

“大清与蒙古是兄弟友邻,世代联姻。蒙古是维护大清国土安全的防线,朕理当礼遇蒙古。以前觉得博尔济吉特庶妃性情跳脱,才压了她的位份。以她的身份,本该居于妃位。”康熙道。

“好,好。如此,哀家也对得起科尔沁了。”太皇太后道。

“是朕让皇玛嬷这些年为难了。”康熙歉疚道。

“皇上只管去做对大清好的事情,哀家永远会支持你,帮助你。”太皇太后道。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