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接过伞,走了几步,发现郁行安淋着雨跟在她身旁。
她犹豫须臾,将伞递过去,什么也没说。
郁行安顿了顿,接过伞,两人指尖在伞柄上擦过。
之后他撑着伞,走在她身侧,伞面向她倾斜。
他肩膀宽阔,执伞的手指修长如玉,细雨就这样被隔绝到伞外。
大枣跟在后头,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深觉不可思议。
他知道这两人在假扮成兄妹,一路的铺面又统统关门,无处买伞。
但他跟了郁行安这么多年,郁行安有这样对谁好过吗?
没有吧!哪怕是郁四娘,他也只会将伞递给她,不可能主动为她撑伞吧?
大枣再抹了一把自己的脸,摸到脸上刀疤,他无语地想:江湖儿女皆会儿女情长,万万没想到清冷遥不可及的郎君也儿女情长。郎君儿女情长起来,似是比江湖儿女更缠绵一点。
因为他看见伞面倾斜,郁行安半边肩膀都被打湿了。
苏绾绾心跳略微加速。
她似乎是设想过郁行安会撑伞笼罩住两人的场景,又似乎是没有设想过。
总之,她将伞递给郁行安,郁行安很自然地接过来,如今两人同行在一把伞下。
她感觉脸有点烫,吹过来的风是灼人的,然而一步步走去看见民生凋敝,心中又有说不上来的酸涩。
这些复杂的思绪搅拌在一起,搅得她昏头涨脑,忽而听见一道嗓音响在耳畔。
这声音清雅,像是只对她一个人的温柔。
郁行安道:“莫要担忧,一切皆会好起来的。”
苏绾绾抬眸看他,片刻后问:“真的吗?”
他凝望着她,轻声道:“真的。”
两人入了城,观察完涝灾和赈灾的情况,才去了蓠州刺史府。
此时天色已晚,蓠州刺史姓郑,长得仪容端正,威容严恪,一看就是适合当官的好相貌。
他听说钦差来了,连忙出来迎接:“不知钦差大臣来此,下官有失远迎……”,
他一番涕泪,请众人入府,一路说自己如何劳心费力,却仍旧无力回天,只能眼看赤地千里。
刺史府很大,郑刺史将他们安排在相隔不远的院子里,半路上,苏绾绾看见一个相貌丑陋之人,他抬头瞥了苏绾绾等人一眼,就匆匆走了。
百里嫊等人仍旧未到蓠州,苏绾绾独自一人居于小院,郑刺史给她拨了两个侍女。
晚上是一桌好菜,苏绾绾想到城外景象,有些食不下咽。她勉强吃了几口,跟郑刺史说好,明日要去查勘虞江渠。
郑刺史对她的言辞大为惊诧,但见郁行安面色平静,显然是支持之意;又听她说自己是百里嫊的弟子、苏太保的女儿、蓠州已败落的大族张家的外孙女,便允了,着人明日带她去看。
“那人相貌丑陋些,但是个会办事的。小娘子明日看了就知道了。”郑刺史这样道。
苏绾绾并不在意人的相貌,她回了屋,写下明日要测的数据,望了一会儿窗前的月光,打算出去转转。
她也不出府,只是在大门口看一看。
回来之后,郁行安已经不见踪影,听说连夜去赈灾了。
苏绾绾转过廊庑,瞧见大枣在那张望。
大枣手中拿着一个食盒,看见她,迎上来道:“小娘子今日晚膳没有胃口,刺史府正好有一个擅做玉锦糕的厨役,郎君便吩咐人做了玉锦糕。”
苏绾绾拒绝。
大枣道:“小娘子放心,这玉锦糕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