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要有的,瓜果糕点也摆了一些在神明和牌位前,又和沈云揉面做馅蒸了两笼月饼一起供奉了。

做完一切,就看见两只小手偷偷往供奉的台面上去拿月饼,孙老太狠狠支起手连拍两下。

桌底下的俩孩子叫了一声,孙老太一人一只耳朵拎出来了祝翾和祝英,这俩捣蛋鬼躲下面想要偷吃。

“嗷嗷嗷——疼疼疼……”祝翾被揪着耳朵喊道,祝英也在嚎疼。

孙老太松开了,叉起腰瞪着眼睛开始骂人:“你这俩讨债鬼,欺到神明头上来了,你们这样要是把神明娘娘和老爷们给气走了,明年咱家运势败了如何?”

“尤其是你!”孙老太重重拿手指点了祝翾的额头,说:“去上学了还这样,你妹妹小,你也跟着胡闹!还夸口自己拿甲呢,别让神仙笑话你!”

孙老太自己是信奉神明的,骂完俩孩子赶紧又烧了一线香给神仙菩萨们赔罪,然后又让祝翾和祝英俩多给神仙磕头,更要向三个伯伯的牌位告罪,说:“你们伯伯他们好不容易中秋鬼魂回家一趟,你们要是把他们气走了明天不来了怎么办?”

俩姑娘各自揉了揉自己被揪的耳朵,然后虔诚地磕头赔罪,孙老太在旁边看了才满意了。

中秋晚上月儿圆,一家人坐着一起吃了团圆饭,祝老头喝了一口酒,说:“天凉了,明儿也要开始把田收了。”

中秋之后,祝家的秋稻也熟了,平常时候祝家的地祝老头还是忙得过来的,平日里施肥锄草都有技巧,翻地也有耕牛帮忙,但是秋收大忙祝老头就忙不过来了。

祝明也因为这个一直留在家里到这时候,本来中秋前就想走了,一想家里的地还没帮忙收了,甩手就走很不负责。

但是即使祝明也帮忙,也是来不及的,秋收早收晚收都会影响收成,倘若收早了,稻子还是青的,收晚了一是容易遭鸟,二是遇到阴雨天易有损耗。

这是没有收割机的年代,祝家的地只靠几把镰刀,祝家若想掐着时间不早不晚地把地收了,只能请短工。

芦苇乡有的是人口富余、田地不多乃至没有地的人家,就等着大忙时节给人上门做短工挣钱。

孙老太虽然和对岸河边的那个刘家的素来有些口角,但是到了这时候,刘家的也是要上祝家来做短工的。

因为刘家地不多,刘家全靠刘家的劳力开资,刘家的泼辣凶悍也有泼辣凶悍的好处,她干起活来是一把好手,收稻速度不比男人差。

孙老太看得清楚按劳分配,并不以她是个女人就单调地按男人八分价出钱,比别的主顾公平许多。

所以这几年刘家的和孙老太平日口角归口角,只要祝家请短工她离得近肯定是要来挣这笔钱的。

中秋过了,祝家正式开始秋收,一大早祝家院子里就闹哄哄的,提前请的那些短工都拎着镰刀上了祝家的门。

孙老太又起了一个大早,沈云也起早挺着肚子帮忙,上门做短工的不仅要开工钱给人家,还要包人家的早午饭。

在做大锅饭一事上,孙老太本身就是专业对口,她算好了人头,早上煮了粥还蒸了馒头。

秋天也是做红腐乳的季节,孙老太和沈云前几日趁着天气不热不冷趁早晾了几瓮子毛豆腐,用红曲米酒酿成了腐乳,今早第一次开了瓮捞出刚酿的第一批给客人佐粥。

因为靠水鱼便宜就又提前烧了鱼,早上正好凝出晶莹的鱼冻,最适合下粥了,祝家和短工开了两张八仙桌全都坐在呼呼地喝粥,来做活的人家有男有女全是精壮劳力。

“刘家的,你来我家做工,你家男人孩子怎么办?”孙老太问坐在凳子上捧着碗吸粥的刘家的问。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