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就不得而知了。

北京的天气越来越冷了,寒风刺骨,滴水成冰,薄薄的单衣根本无法再抵御寒冬,有许多南方士子哪见过这样的寒冷,已经受不住了。宁王府免费向科举的士子们发放了棉衣,这本来是件好事,却遭到了华太师的强力阻挠。有人向太师通风报信之后,他立刻赶到发放棉衣的现场,厉声阻止宁王的人再发放棉衣,让在寒风中冻得瑟瑟发抖排队的大家都回去。

第二天早朝上,国事商定完后,皇上说无事退朝。太师又是第一个跳出来启奏,说:“皇上,臣要说的就是事关宁王府向士子大发棉衣一事,老臣觉得有必要向各位大臣告诫一番,以免重蹈覆辙。”

宁王正等着他呢,交手多年,宁王早知道太师是什么套路。宁王也早就预料到太师会得了便宜还买乖向皇上告状,已经有所准备:“皇上,微臣也有一事启奏。”

皇上说:“准奏。”

宁王说:“关于太师制止分赠寒衣一事,令许多士子不满,现在正有若干人聚集在城门外要联名上书朝廷,以表不满。”

华太师不可思议的质问:“那王爷认为老夫错了?”

宁王道:“敢问太师,派赠寒衣有何不妥?”

华太师冷笑:“万千士子寒窗苦读,又岂会惧怕凛冽寒风呀!”

第163章 四大才子21

宁王说:“就算万千士子心如金刚, 也只不过是血肉之躯,况且这次恩科正值苦寒时节,如果士子们进了科场却熬不了寒风, 十年苦读岂不是付诸东流?”

华太师说:“如果没有强健的体魄, 又怎么能够为国捐躯呢?如果连一点点寒风都受不了的话, 那要如何保家卫国?”

宁王不可思议地说道:“太师对文人的要求未免太高了吧,为国捐躯, 保家卫国,这是边将战士该做的事, 你怎么能以这样的标准来要求恩科的式子呢,假如有士子冻死科场,我们又于心何忍?”

华太师说:“假如有士子利用厚重的棉衣来作弊那又如何?”

太师面向皇上说:“皇上,前车可鉴,历届科举都有士子利用厚重的衣服来作弊, 而且一直都是规定士子必须穿着薄如蝉翼的衣服入场,再说,如果王爷害怕冻死士子的话,那大可以在号房里装置碳炉,那不就能帮士子取暖了。”

宁王说:“碳炉怎么能够跟棉衣比?”

他身后的官员:“不错啊,炭炉容易发生危险啊。”

“棉衣才是取暖之道。”

太师一党的人说:“碳炉一样可以取暖。”

“少穿点衣服不是更好,方便挥笔疾书啊。”

宁王知道太师一党只不过是强词夺理,每年的科举都在夏天,怎么能跟这次设在冬天的恩科比。太师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不想让他发放寒衣,笼络士子之心而已。都说你的对手是最了解你的人,华太师也的确看出宁王有不臣之心, 不过他一直没有证据,所以惯常用的办法就是为了反驳宁王主张的各项政策而反驳。太师一党的官员自然也以太师为马首是瞻。

皇上看到下面的臣子再次争执起来, 摆了下手说:“哎呀,人言人殊,也很难做个准则,朕有个办法。”

太师和宁王都说:“一切以皇上吩咐。”

皇上含着兴味地笑说:“太师和宁王一起在凛冽的寒风中做个比试,那么到时候就知道到底是炭炉好还是棉衣好了。”

这种办法也只有当今皇上想得出来,让朝中德高望重的两位大臣亲自做实验,如同儿戏一般不过,别人又无法反对,因为的确是因他们两个各执一词,朝臣才争执不休。皇上想出来的的这个办法也不-->>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