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说:“你的意思是,孙良娣坠树滑胎并非巧合,有人之前就看到过这一幕,所以才受到启发,以此来害了本太子的皇儿?依你之见的那个人会是谁?会是曾经在场的……太平公主?”
任三恕:“这个微臣不敢断言,毕竟事关皇家血脉。”其实他想说的真的不是太平公主,而是自从孙良娣一进宫以来,就对孙良娣显露敌意的太子妃。毕竟上次藏书阁着火的事情过去没多久而,太子妃禁足的这段时间孙良娣就安安稳稳的,而太子妃刚一出来,孙良娣就滑胎了,事情岂会那么巧合。他虽是太子忠心手下,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不该在太子面前表示怀疑太子妃。
李隆基一向能闻弦歌知雅意,又怎么会不明白他的未尽之语。“当时在场的人都有嫌疑,甚至不在场的也有。这件事情不必声张,你给我转入暗中查看,看看究竟谁是幕后的始作俑者。”
任三恕:“是。”
李隆基突然又后悔,颓然地说道:“算了,事已至此,不必查了。”
任三恕:“……是。”
李隆基想的是:既然之前一无所获,代表若真的不是意外,而是有个幕后之人的话,那人也是行事缜密。当时都没有线索留下,过后更不可能有什么有用的消息。
李隆基虽然不让任三恕去继续查下去,却忍不住回宫试探太子妃,他直觉不会是太平公主干的,这位姑姑与他对手已久,都说最了解你的是你的敌人。以太平公主的心性不像是会做这么卑鄙的事。而且公主一向重视李唐血脉,就算是他生了十个儿子,姑姑也未必变色。说不定还会欣喜于李家子孙的枝繁叶茂。
但是太子妃就不同了,太子并不想怀疑夫妻情深多年的太子妃。可是两人太了解,甚至有时可以心意相通,所谓的相通,就是太过了解对方的行事。他只要把自己代入太子妃的处境,发现也许他也会除去孙良娣或她生的孩子。
他们两个是同一种人。太子妃的行事作风他猜也猜得出来,不过他不会告诉任何人。因为如果这个时候让人知道他选的太子妃有问题,无异于自掘坟墓,把登上大位的机会拱手让人。
孙良娣还在卧床养身,李隆基在借酒消愁。元玥从孙良娣的宫中出来时,太子已经喝得半醉了。元玥本来打算直接走的,可是看到太子一个人借酒浇愁的样子,又觉得挪不动步了,“我陪你喝。”
元玥伤心的说:“都怪我不好,如果我能劝阻良娣,不让她上树,也不会有悲剧在眼前发生。”
太子知道她是太子妃的宫女,但是却和孙良娣的关系很好,以他的观察,这个姑娘应该是当真的心地单纯之人,不知道太子妃太复杂的事。
李隆基说:“本太子知道你已经第一时间接着她了,也不必过于自责。”
他自然是知道元玥在这件事情上有没有问题才这么和颜悦色,否则怎么会容忍除了太子妃之外有嫌疑的人在他宫中进进出出。
两个身份地位悬殊的人当真坐在一起,一起借酒消愁,喝的都有些多了,特别是到后来,元玥干脆断片儿,记不起发生了什么事,等到第二天醒过来,头痛欲裂的元玥才知道铸成大错。
元玥衣衫不整的睡在床上,醒来之后却发现,“你……太子,你怎么会在这儿?!”
太子这个时候已经穿好了衣服,颇有耐心的等在床边。
太子也没想到会酒后乱性,他镇定地说:“你已经是本太子的人,本太子会负责,给你个名分。”
元玥慌乱地说道:“什……什么名分?!我不要!我只要你忘了昨天的事情,就当没有发生过!”她一边说,脑子里也记起了昨晚那些荒唐的一幕幕。她喝多了把太子当成离王,全权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