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钢厂零件的各种型号,关蓓虽然搞不清楚,但是外贸会的各种见闻,关蓓却大有可写,关蓓准备抓紧时间将稿子写完投出去。
第二天外贸大会更加热闹了,开始有零零散散的外国人出现,每个摊位前也陆陆续续开始出现会英文的年轻人。
关蓓跟对方套了几句近乎,询问对方的英文是跟谁学的。
“是学校特意选出来的,说是外交部那边的任务,要是英文学得好,以后说不定能进外交部工作。”轧钢厂摊位前的这个年轻人看起来不过十六七岁的年纪,身上还有着明显的学生气,说起外交部三个字更是双眼发亮。
“每个学校都会选拔学英文的人才吗?你学英文多久了?我听你说话,和那些外国人没什么区别,你可真厉害!”关蓓想尽办法夸这位小年轻。
这会儿摊位上又没什么人,对方也愿意同关蓓分享一下自己学英文的经历,相当于是一种炫耀。
“不是所有学校都能学英文的,我们首都这边大概有十五所中学能学英文。”
国家看重对外发言,外交部自然也就越来越重要,人手短缺,所以特意找了许多英文老师来给他们这十五所学校上课。
一个学期后期末进行统一测试。
最终一共选出了五十名同学,组成一个小班级,每周三节英文课补习,有时候还会是外交部的人直接来给这些学生上课。
这些学生的英文水平虽然还不到进入外交部的水准,但是简单的翻译已经足够了。
这次的外贸大会将他们派出来也是一种实习,要是表现好,还可以得到奖励。
“那你们平常上课的教材是从哪里来的?”这是关蓓最关注的一个问题,她从见到火车上的那一幕开始,心中就有了想要学英语的想法。
但是苦于没有老师,没有教材,根本无法开始。
“教材都是外交部统一发的,每次上完课,这些教材都会回收。”
少年说完又瞟了一眼关蓓,“你也想学英语?”
“物以稀为贵嘛。”关蓓笑嘻嘻地说道,但是心中还是有些失落的。
她本来想着这个外贸会上有这么多会英文的年轻人,那么那些大书店里说不定会有英文教材书。
但是同少年交流后,关蓓彻底丧失了希望。
不过即便是这样,关蓓还是抽时间去了一趟书店,虽然没有英文教材,但是肯定比他们市里的书籍多。
关蓓在书店转悠了一圈,最终收获了三本书回去《赤脚医生手册》《民兵训练手册》《军地两用人才之友》
这三本都是书店里最新的书籍,而且摆在相对显眼的位置,关蓓进去的第一眼就看到了。
赤脚医生手册,关蓓准备送到顾大河手里,让顾大河看看,至于民兵训练手册,关蓓觉得齐成瑾可能会用到。
终于剩下那本,关蓓特意打开看过,里面内容很多,而且写得也很有趣,说不定有一天会用到,干脆一起买了下来。
接下来三天的时间,关蓓一直没能找到机会和齐成瑾见面,但是却跟着摊位前那个小哥学了几句英语,主要是日常打招呼用于,至于再多的,关蓓没有记下来。
或许是关蓓学英文的诚恳态度触动了这位年轻小哥,连着学了几天之后,小哥终于透露了一个消息给关蓓。
虽然书店里基本上没有英文教材,但要是想找,可以去废品站找一找。
首都城市大,就连废品站都有很多个,说不定哪个城市里就有英文教材的漏网之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