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摊位守着,剩下几个人都可以去周围看看,毕竟会上卖东西的还挺多的。

尤其是最近开始有厂子陆陆续续离开,有些厂子会觉得样品不好带回去,就会简单低价处理掉。

关蓓就在这个时候捡漏买了几双鞋,基本上家里人一人一双,不用票不说,质量还很好。

除此之外,关蓓还买了两团毛线,这是西北一个制衣厂处理的样品,这两团毛线还是很抢手的,也就是关蓓去的凑巧,正好买到了。

而且这个制衣厂在今年的外贸大会上也算是一鸣惊人了。

西北那边的厂子很少,政府为了促进效益,扩大工作岗位想尽办法支持,折腾了几年之后,终于搞出来一个只有十几个人的制衣厂。

最初主要是生产经常穿的衣服,但是厂里的效益不太好。

后来厂领导改革创新,着眼于当地的特色,又专门去研究院请了技术员之后,才终于从普通的制衣厂,变成一个以售卖毛衣为特色的厂子。

西北冬天寒冷,毛衣的保暖性不错,所以厂子很快就打出了名气。

这次来外贸会本来也没想着促成外贸订单,主要是让全国各地认识认识,他们这里可以买毛衣,是全国独一份。

结果没想到在外贸会上收到了一个外国的大订单,再加上外贸会开始之前,那个制衣厂的销售就和许多地方谈妥了几批货物。

担心货物太多,之后交货不及时,所以外贸会开始没几天,这家制衣厂就准备回去开工了。

处理毛线的时候,关蓓正巧在附近,顺带将毛线捡漏了。

那些毛线数量并不多,据说是厂子为了备不时之需带上的,比如用现场织毛衣的方式,来吸引人流,结果没想到,竟然早早超额完成目标。

这两团毛线也没有带回去的必要,索性就地处理掉。

制衣厂的人还给关蓓留下了两个织针,教会了关蓓织毛衣的方法。

织毛衣的话,那团毛线是不够的,关蓓索性改成织围巾,差不多可以织出来两条,她和齐成瑾正好一人一条。

关蓓坐在轧钢厂的摊位前,专心致志,手指翻飞,不一会儿竟然又吸引过来一批人。

但是这批人不是轧钢厂的客户,而是制衣厂的,想要买毛衣或者毛线回去加工。

但是毛衣厂的人早就走了,关蓓手上这点毛线卖给他们也没什么用处。

关蓓索性就往制衣厂的方向坐了坐,虽然织毛衣不能替轧钢厂招揽生意,但是制衣厂是可以的。

接下来的一下午,虽然有人过来询问,但是大家的目标都很明确,想要毛线或者毛衣,当关蓓向对方介绍制衣厂摊位上的衣服时,来人总是不感兴趣。

制衣厂的衣服虽然单独看起来是有创新的,但是这里是外贸大会,在衣服上创新的不止这一个制衣厂,因此看起来就没有那么出众了。

因为不论哪个制衣厂的衣服都差不多,他们完全没有必要舍近求远。

制衣厂随同来的四个人也都愁眉苦脸的,这不是制衣厂第一次参加外贸大会,但是今年在款式上专门做了创新。

在外贸大会开始之前,大家都觉得可能拿不下来什么大订单,但是小订单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如果成衣不让人满意,制衣厂这边直接卖布,只要价格合适也是可以的。

但没想到这次外贸会,突然出来一个卖毛衣的黑马,这是外贸会上的独一份,分薄了许多制衣厂的利润。

关蓓本市的这家也不例外。

因此制衣厂的几个销售都有些愁云惨淡的意思。

如果不是回去的车票-->>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