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云衿有些尴尬的摇了摇头:“他最近很忙,有很重要的事要做,我不想让他分心。”

先前谢延卿的话虽然没有说明白,但她也已经猜的八九不离十。按照前世的时间线来算,京郊祭祀一事过后,礼部和翰林院就要忙于筹备三年一次的科举考试。

这是新帝登基以来举行的第一场科举考试,又因着今岁年初时北方雪灾,造成道路阻断,耽误了许多北方学子进京赶考。

不得已朝廷下令将科举考试延期一个月举行,种种情形交织在一起,故而此次科举考试格外受到皇帝重视。

然而同样将此次会试看得十分重要的另有一个人,那便是言云衿的父亲,内阁首辅言阅。

隆德十七年,先内阁首辅钟勉钟阁老于大殿之上以死相进谏。他老人家去世后,空出的首辅位置则从两位次辅中选出。

当时的李昌烨身为太子,代替昏庸潜心问道的隆德帝监国,这个重要的决定便落到六部和他的最终决定之中。

一边是他养母言氏的本家兄长,吏部尚书言阅。一边是他的授业恩师,户部尚书曾玉堂。

一个出身名门,代表着世家大族的利益。一个是钟阁老的首徒,继承着他的遗志心系寒门。

彼时的大周世家林立,若是想如愿登基少不了要得到各个世家官员的鼎力支持。

两相抉择下,为保李昌烨坐稳皇帝之位,曾玉堂自请让步,内阁首辅的位置也就顺理成章的落到她父亲言阅头上。

钟阁老桃李满天下,教出的学子遍及朝中和民间各个角落。

言阁老想在朝中树立威信,就不得不从培养自己的知根知底的亲信开始,然而做这件事最有效的捷径便是从每年会试中挑选合适的年轻举子。

因而今年的科举,在他眼中也是极为重要的一件事。

言云衿不清楚这中间发生了何事,只是依稀记得那一年科举放榜后,惹得不少举子不满,衙门,都察院等部门源源不断地接到各路学子的举报信。

最后还引起了□□,导致那一年的一甲状元含冤入狱,身受重伤。

她仅仅是上辈子隐隐听言景韵提起过,对于谢延卿来说知道的只会比她多,不会少。

既然他知道事情的走向,就不会坐视不理。

她想,还是需得寻个机会亲口问一问自己的父亲,但在那之前,需得先养好身体。

思及至此,言云衿回过神来又补充道:“翰林院正是忙的时候,需要用人,我不想打扰他。”

卢夫人慈爱的从宫人手中接过药碗,亲自喂道她嘴边:“妍妍自小心思重,做事情总是顾虑旁人的感受,可做母亲的总会有私心,希望你万事都能先为自己考虑着。”

言云衿点了点头。

“你绣的荷包送给他了吗?”卢夫人问。

“送了的。”

“他怎么说?”

言云衿想了想,道:“我偷偷放在他屋子里的,没见着他......”

话说了一半,言云衿突然意识到一个这几天一直以来,被自己忽视的问题。

明明上次他们二人不欢而散时,谢延卿还对她说,以后只当他是陌路人。

怎么一场意外过后他待她就变得如此亲近?

难不成是因为他回去后看见自己给他绣的荷包,方才回心转意?

她想起先前谢延卿对她说,不要因为前世的误解而心怀愧疚......

如此说来,这一世他静静地看着自己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在他面前,都是认为她是出于愧疚的蓄意接近?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