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韵年纪小且顽皮,不是能混迹官场的好人选,家中旁支小辈更是顽劣难成大器。
所以她姑母自注意到谢延卿这个翰林学士时,就怀有拉拢的心思。
只是他毕竟曾经是麓安书院出来的人,需得经过不断的考验试探。
太后授意让言云衿嫁给谢延卿后,又见他对自己吩咐的事这般言听计从,自然会逐渐放下防备之心,开始重用谢延卿。
上一世,也是这般谢延卿在言阁老和太后的扶持下,逐步在朝堂之上站稳脚跟时,他便已经开始为平反麓安惨案而施展手腕。
言云衿抬眼看他,认真地问:“我知道的,你一直都隐藏的很好,无论是上辈子还是这辈子,我父亲都未曾怀疑过你......”
谢延卿叹了口气,徐徐道:“原本我也是这样认为,可重活一世再回首看以前做的那些事,只觉得漏洞百出,言阁老心思细腻未必没对我有过怀疑。”
从前他尚且年轻,对是非黑白的认识尚且浅薄。
他与他的老师钟阁老一样出身寒门,志向相同。他们都曾认为造成国库空虚、民不聊生、官场乌烟瘴气的主要原因就是世家当道,垄断了朝廷官职,使真正有才学的人没办法施展拳脚。
所以钟阁老提出改革,想借此来清理世家顽疾,使朝廷注入新的血液恢复生机。
当时的他一腔热血,觉得老师的志向远大为国为民,可理想终究和现实是有所差距。
钟阁老自提出改良之策那日起,便不断受朝中世家官员针对步步维艰。
那时的谢延卿只觉得包括言阁老在内的这些人不过都是朝廷蛀虫,都是为了满足一己私欲,不顾社稷安康。
可如今带着两辈子的记忆再去看这些事,发觉老师的想法虽是有效,但太过激进和理想化。
在这个世家当道数百年的朝廷里,想一次性清理干净简直难于登天。
当朝天子李昌烨登基三年,才斗倒了大周稳坐世家之首多年的谢氏一族,然而谢氏一族刚刚落寞,言氏便将其取而代之,稳坐朝堂。
那时谢延卿方才明白皇帝李昌烨当初说过的一番话,朝廷延续至今,历经数代,无数个世家起起伏伏,涨涨退退,什么都在变,可就是没有彻底消失。
既然是顽疾,打击某个强大的世家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要改变只能从根本上入手,从朝廷制度根基上入手。
这种方式无异于断骨重塑,其中的风险可想而知,言阁老也正是看出了这一点多年来才一直与钟阁老意见相左。
在他看来世家是朝廷的血脉,若是哪天世家倒了,朝廷也会不复存在。
言阁老与言太后唯一的相同之处就是她们都代表着世家,所行之事都是为了维护世家的利益与安稳。不同的是,言阁老讲究制衡,只有各个世家各司其职平稳运行,朝廷才能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