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农,战时为兵。这样做确实减少了朝廷很多的消耗,但也造成了一个致命的弱点:军队不够忠心。”

“农活磨灭了他们的锐气,更让他们有奶就是娘,对直属上司比朝廷还要忠心,这才导致了只知有将军、不知有皇帝,这是朝廷大忌。”

听到齐滺的话,萧楫舟整个人都正经起来。甚至可以说,作为一个封建帝王,齐滺说的不论科举还是运河,都不如一支忠心耿耿的军队对萧楫舟有吸引力。

萧楫舟忙问:“你想怎么改制新军?”

齐滺:“就像训练外侯官一样,新军一律由朝廷发军饷,再不是由地方直发。取消屯田制,军队就给我带兵打仗。边防那么多战事,国内又那么多匪患,让士兵种哪门子田?”

萧楫舟下意识点头,可随即便皱起了眉头:“钱哪儿来?若要供养这么多士兵,哪怕大梁国库丰盈,也很难在一时之间承担得起这么大的消耗。”

齐滺:“两方面,开源与节流。”

他拿出一张新的纸扑在萧楫舟面前,向萧楫舟一一解释:“所谓节流,就是裁军。全军进行体检,体能不合格的不要,年纪太大的不要,不符合要求的全部给遣散费让其归乡。但要记得,让其归乡之后必须安置好,不能让士兵为国征战一辈子,到头来却连饭都吃不饱。”

萧楫舟点头,又问:“那开源呢?”

比起节流,更重要的当然是开源。面对萧楫舟的提问,齐滺也早就想好了对策:“想要赚钱,那当然是兴办国企,没有什么比商业贸易来钱更快的了。”

“兴办国企?”这个专业名词确实是将萧楫舟难住了,“这是什么意思?”

他联系齐滺的上下文,不太确定地说:“以国家的名义行商贾之事?这是不是不太好?”

封建时代生产力严重不足,为了让百姓老实种地不“投机取巧”,因此从千年起就对商业的限制十分严重。如果这个时候以国家的名义行商贾之事,只怕会打破千百年来“重农抑商”的传统,给国家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再有就是国家行商贾之事,让商贾怎么办?

面对萧楫舟的疑问,齐滺解释道:“不,从另一方面说,国家垄断盐业,难道做的就不是商贾之事吗?”

“这怎么能……”

萧楫舟刚想说这怎么能一样,但说完又觉得,怎么好像区别不太大?

萧楫舟一时之间陷入沉思。

齐滺说道:“我说的国企,当然是不与民争利的。我手中有新配方,我们完全可以只赚贵族的钱,将普通市场让给其他商人,也不会对现在的原有市场进行冲击。”

“至于商人地位的问题,很简单,国企不进入国家编制,替国家兴办企业的人依旧是商人,子孙三代不得为官、不得科举之类的要求也都添上,再具体的可以到时候再讨论。”

萧楫舟仔细琢磨了一下也觉得可行,便说道:“听你的。”

齐滺开心点头:“好的,我们来说第四件事。”

萧楫舟:“???”

不是说好了,只有三件事吗?

齐滺:“我还要新开一个部门,专门负责国内那些流离失所的老人、孩子以及虽然成年但没办法养活自己的残疾人。只是这些问题有点麻烦,我一个人办不了,所以我要向你借一个人。”

“谁?”联想到老人孩子残疾人,萧楫舟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李问疆,“问疆阿姐?没问题,阿姐那么喜欢你,你去开口,阿姐不会拒绝的。”

谁料齐滺却摇了摇头:“问疆阿姐我有另外的事求她,我说的是另一个人。”

萧楫舟-->>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