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瓜里都在想什么呢,真是不经逗。”

易灵愫只是任凭他戏弄,面露羞怯,心里却机灵着,全把那话当耳旁风。

万句夸赞也不如一个金条来得实在。情话是最轻廉的物件,何况如今只是调情的胡言乱语。

这会儿,蔡逯的手又磨到了她的腰上。

“先前不知,易府里竟有那般多的榆柳树。想来榆柳往往是春岑开得盛,不动便颇有风姿。若是任意一股风吹来,榆叶垂落,柳条飘摇,都是别样风味。”蔡逯说道,“也正因如此,渝柳儿的名儿才与你十分相称。”

“阿娘觉着女郎家配水更好,便把‘榆’换成了‘渝’,不过这名儿很久没叫过了。”

蔡逯许是无意间说到了府里的榆柳,却引起了易灵愫早被尘封住的记忆。

大姐走得那年七岁,易灵愫六岁。

原先大姐的身子骨一直比动不动就病的易灵愫硬朗,七岁那年却莫名病了起来,请了最好的大夫来也没治好。病来得猛,人走得也快。

自那之后,王氏便再没唤过易灵愫一声“渝柳儿”。这小名甚至成了府里的忌讳。

许是过意不去,易府里又栽了许多榆柳。台面上没明说,不过府里人都懂。

慕哥儿生来后,易府里所有人的心思都到了他身上。王氏的心也跟易灵愫愈来愈远,直至她出嫁成婚,过上凄惨生活,都没再多过问几句。

蔡逯确实是随口一说,温香软玉在怀,难免叫人生了旁的心思。不料话一出,易灵愫便怔了起来,愣愣瞧着那香炉,似有神伤。

不过蔡逯到底是玲珑八面心,随即便开口道:“若是不喜欢,成婚后我换个名儿唤你。总要有叫着动听顺耳的。”

易灵愫却摇头说不,“名字不过是口头之瘾罢了,不要紧。”

她躲了很多糟心事,如今眼见万事便好,生了勇气,想学着坦然去面对。

蔡逯默不作声,看着眼前别扭的小人,半晌,说了句好。

*

相国寺不过是寺院而已,幽会的官人娘子,大抵不会选在这般庄严肃穆的地。

好在今晚是开寺日,摊贩早就占了位置,摆好精心准备的玩意儿。花灯一挂,吆喝声一出,游人一来,自然就有了烟火气。

会上最叫摊贩喜爱的,是三种人。

一是有钱的文人墨客,瞧见一副中意的水墨丹青,花耗千金也要买过来。二是爱美尝鲜的小娘子,遇见精致的琉璃走马灯与小吃便走不动路。三则是追求美娘子的小官人,顺着小娘子的意,看上什么就买。

当这三种人都是蔡逯与易灵愫时,便注定了二人的出现会叫人觉着惊艳。

月下花灯照,暖香绕身过。易灵愫被蔡逯稳稳托着身子下车后,便感受到了游人的目光都在往这边瞟。

或有人不认得常出入禁中的蔡逯,却没人不认得易灵愫这位惊为天人的小娘子。如今人人都知佳人珠联璧合,也自然知道易灵愫身边之人,就是当今三相之一,蔡逯。

不过京都的人到底不似旁的地方,百姓见识过多少风云诡事。只是看了一眼,心下了然,便移开了眼神,散到各繁华地去。

蔡逯的目的达到了。

他在标记,在占有,在警告那些宵小之辈,不要多生杂心。

包括裹挟在人流之中的,站在承怡县主身旁的褚尧。

易灵愫自然是没看到,她看着青石杆上的灯,分外欣喜。

马车停到了暗处。长街间摩肩接踵,蔡逯牵起易灵愫的手,“人多,走散就不好了。”

易灵愫说好,-->>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