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烨半晌没吭声,良久后方才幽幽开口道:“不必了,一时有些分神。”

他朝门外望了望,又说:“老师怎么还没过来?”

祝英掐算着时间,回道:“今日二十二内阁议会, 兴许事情还没谈完还需一会儿吧。”

李昌烨嗯了一声揉了揉额角,随口问道:“昌焕最近如何, 可有派人过去打探?”

“王爷素来勤勉,前段时间虽是害了风寒但课业却一日都不曾耽搁, 听闻武安侯要动身离京了,骑射每日练习的时间还比以往多了些。”

“生了病就要多注意休养,侍奉在身边的人怎么也不说提醒着点!”

祝英道:“兴许是王爷自己的意思, 不过王爷近来侍奉在身边做事的人的确是有些不足,多数都在忙着同靖和伯女儿定亲的事情。”

闻言,李昌烨沉默了片刻。

“太后的吩咐?”

祝英点点头:“太后娘娘的意思是, 这门婚事越来结成的越好。”

李昌烨冷哼一声, “她倒是一刻也等不了了。”

祝英没再接话。

殿内燃着的香炉悠悠散着清香, 是太医院新制的, 里面加了草药说是有安抚情绪的作用。

不知是药效作用还是其他,竟也觉得方才身上那股焦躁的感觉一点点降了下来。

他接过祝英重新递来的茶盏,道:“庆焰军一早就集结完毕,武安侯他准备什么时候动身?”

“应该就这两天了,昨夜臣偶遇侯爷,他说他还有些私事没处理完。”

李昌烨刚想开口询问,便听见院外传来声音。

祝英也一同抬头向外看,不一会儿一个穿着绯红官服的,仙风道骨的人出现在院中。

“陛下,曾大人来了。”

李昌烨起身相迎,待曾玉堂进来行了君臣礼后,他又向自己的老师行了师生礼。

“内阁议事迟了些,让陛下久等了。”

“无妨,朕也没什么别的事,老师快请坐。”

曾玉堂在左侧的圆椅上落座后,问道:“不知陛下今日唤臣过来所谓何事?”

李昌烨将身边的几本书册递给曾玉堂,

“老师请看,这个是这段时间经吏部调任的所有官员名单和职位。另一本是隆德十七年会试中谢延卿所做的文章。”

曾玉堂仔细的翻阅着,说:“吏部这份名单内阁之前已经过目了,朝野上下虽是对此事微词过多,但依我之见这件事办的不错。朝中有能之人不在少数,但也要将他们放在合适的位置才行,此番每个人的职位调动都能扬长避短,可见吏部这次的确是思虑周全。”

李昌烨点点头,又试探着问道:“除此之外,老师可还有什么发现?”

曾玉堂合住了书册,正视着他说:“陛下既然这么问,想必一早就知道些什么。”

李昌烨笑了笑:“果然什么都逃不过老师您的眼睛。”

曾玉堂翻开谢延卿那张当年被评为一甲第二名的文章,说:“陛下可能不知,隆德十七年那场会试臣也在场,也是这张考卷,当时钟阁老还曾给在场的所有人一一欣赏,他老人家说这个孩子是经世治国之才,所想所行见解独到,若能加以培养日后必然是要成就一番事业。”

李昌烨追问道:“那后来呢?老师可有再关注过谢延卿?”

曾玉堂摇了摇头:“当时陛下也应该知道,因为推行丈田令改革一事,臣与阁老等人在朝中举步维艰,备受针对。那一批进士及第后,臣也分不出别的心思去看顾他们。再后来...就发生了-->>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